垫圈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垫圈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做和创新驱动跨越发展中国有色集团创新型企业建

发布时间:2021-10-19 07:52:02 阅读: 来源:垫圈厂家

创新驱动跨越发展——中国有色集团创新型企业建设纪实

【铝道】

被授予国家科技创新型企业。

创新型企业建设吸引了众多中外媒体。

召开科技创新工作院士专家咨询会。

科技助推跨越发展。

中国有色集团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较早 走出去 并且开展国际合作较成功的企业。2010年,该公司的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7.52倍、9.06倍、5.31倍和12.1倍。2011年,中国有色集团将力争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利润跨过20亿元、有色金属产品产量超过100万吨,为 十二五 时期开好局、起好步。从不断攀升的经济指标来看,中国有色集团通过创新发展模式,转变经营理念,加快自主创新,挖掘品牌优势,实现了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创新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发展的不竭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们整合业务资源、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 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罗涛一语道破了企业跨越发展的秘密。他表示,只有把发展的基点放在自主创新上,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增强企业的话语权,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创新实践中,中国有色集团正实现着华丽转身。

点燃创新激情:用战略牵引跨越发展 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2005年的中国有色集团在196家中央企业中名不见经传。 在兼并重组大潮中随时有可能被重组 ,罗涛形容当时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而自身又处在完全竞争性行业,必须调整战略适应 快鱼吃慢鱼,大鱼吃小鱼 的生存法则。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中国有色集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调整、充实、完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提出了坚持 观念思维创新是先导,体制与机制创新是保障,管理创新是基础,技术创新是主线,人才创新是根本,发展模式创新是要求,自主品牌创新是方向,文化创新是载体 的理念,将企业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紧紧围绕着力打造 中国有色行业海外品牌 战略来开展创新工作,全面推进系统创新活动,以此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强化执行力、推动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09年,中国有色集团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进一步浓缩提炼出 加快科学发展、实现三大跨越 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由 传统型企业 向 创新型企业 跨越、由 中央企业80强 向 30~50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跨越、由 有色矿业中国有色集团 向 有色行业3~5家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跨越。习近平副主席在中国有色集团总部视察时对这一战略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在2011年初的批示中再次鼓励中国有色集团加快推进三大跨越,努力做优做强。中国有色集团党委书记张克利说: 这一战略使我们摆脱了发展观念上的观望与徘徊,坚定不移地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

在三大跨越的指引下,中国有色集团每年滚动编制 三年发展战略与规划 ,并确定了近、中、远期13个重大专项和27个重点项目,聘请了20位有色行业在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知名专家作为顾问,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开展 集团级科技计划项目 。总部各部门持续推进 管理缺陷诊断 ,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决策、咨询和执行三大系统的配置,保障了规划的实施,系统推动了创新战略思路的落实。

十一五 期间,中国有色集团坚持 延伸前后端产业,做强企业;联动国内外业务,做优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做大企业 的战略创新韬略,在境外并购重组了4家企业、在国内重组了10家企业,从2座境外矿山起步,发展到拥有14座境外矿山、5个境外冶炼厂、1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从国内没有资源开发企业,到拥有2座矿山、4个冶炼厂、3个大型加工基地,转变发展方式的步伐明显加快,初步完成了由单一的工程承包业向三大主业协同发展的转变;由单一的规模扩张向 资本运作与产业运作一体化、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国际与国内一体化 的转变。

激发创新能量:用机制塑造发展基因

为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中国有色集团在组织机构、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发展模式、节能减排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提高了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为企业长久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组织机构上,中国有色集团以创新型企业为契机,大力加强体制建设,改革运行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明确各出资企业的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建立以 集团总部、专业研究院所和出资企业 为基础的系统组织机构体系。重点项目实施时一般都要组建领导小组、咨询小组和工作小组,相关领导、专家和部门负责人都参与其中,保障组织体系的高效运转。 在企业管理上,中国有色集团连续3年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管理缺陷诊断活动,全面诊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不遮掩,不回避,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积极制定整改措施,完善和规范管理流程,重点加强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和追究,把管理缺陷诊断的各项整改要求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中,进一步提升了基础管理水平。同时,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实施了基于SAP软件的ERP系统,建立了42个所属单位在内的财务核算平台及人事管理平台,在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中央企业站绩效评估中被评为A级。

在制度建设上,中国有色集团制定了《创新绩效考核办法》、《项目管理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每年都要围绕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研究前沿技术等方面开展工作。为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中国有色集团还制定了《创新成果奖励办法》,总部2010年拿出183万元对创新成果进行奖励。

在节能减排上,中国有色集团努力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加强节能减排基础管理,严抓目标考核。2010年,在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产品产量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上年减少4.05%,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减少2.11%,万元总产值综合能耗及铜、锌单位产品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超额完成了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降低20%以上 的 十一五 节能减排工作目标。

在发展模式上,中国有色集团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先后探索出直接投资、风险勘探、股权收购、国际贸易等成功的合作开发模式。作为中国率先 走出去 的有色企业,中国有色集团海外战略的步伐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同类企业长达一个世纪。为提高企业竞争力,中国有色集团不断探索创新,通过整合内外资源,逐步完善产业链条,走循环经济、绿色开发之路,开辟出符合公司发展和当地实际情况的 集群式 开发合作途径。以赞比亚为例,中国有色集团1998年进入赞比亚以来,已先后设立了8家企业,开发了2座铜矿山、1座铜冶炼厂和2个湿法炼铜厂。矿山生产的铜精矿作为原料供给冶炼厂生产粗铜,冶炼厂产生的硫酸又提供给湿法炼铜厂进行酸浸提铜,形成了规模化的 集群式 开发模式。而中国有色集团投资开发的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作为中国在非洲设立的靠前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经吸引了13家中外企业入驻,吸引投资超过10亿美元。 集群式开发较大程度地发挥了规模效应,降低了开发成本,同时因为有了规模效应,也提升了中国有色集团在资源所在国的话语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外部条件。 在赞比亚工作超过8年的中国有色集团副总经理陶星虎对此深有体会。 集群式 开发模式为中国企业 走出去 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搭建创新平台:用科技打造核心能力

2011年3月21日,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了我国第三批创新型企业名单,中国有色集团榜上有名并在154家企业里名列靠前位。这是中国有色集团改革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标志着 由传统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跨越 的基本实现。

事实上,中国有色集团在科技创新方面没有任何先发优势可言。 2005年时还基本没有象样的科技创新成果、没有拿得出手的技术专利、没有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有色集团主管科技的副总经理、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后孙加林回忆说: 我们的科技创新工作是真正意义上的起步晚、起点低、底子薄、难度大。

2005年以来,中国有色集团积极营造适宜自主创新项目生长发芽、开花结果的氛围,将科技创新作为建设创新型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打造 整体有机统一、上下分工有序、内外协调合作,为企业主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的研发体系。短短5年,中国有色集团以主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以专业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的研发体系,拥有研究设计院4所,生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17个,重要研发平台4个,省级研发平台1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

根据主业发展要求,中国有色集团的研发体系分为四大板块:在资源开发与利用板块,有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研发机构;在产品精深加工板块,有国家钽铌特种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研发机构;在机械装备制造板块,有辽宁制铝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研发机构;在建筑施工板块,建有中国十五冶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

我们还善用外部资源,实现了借脑明智、借水养鱼、借船出海。 罗涛说。中国有色集团通过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设立企业研究基金、建立赞比亚经济贸易合作区等多种形式,整合外部创新资源,扩大外部支撑能力,创建了开放式的创新平台。目前,与中南大学、东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等十余所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并发起成立了 海外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位于山东临清的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选拔绩效考核、创新能力较强的科研骨干到大学和科研院所学习深造,借力外脑激活大脑。2009年11月份,由中国较有权威的中国企业新纪录(第十四批)发布大会发布的320项新纪录中,该公司6项新技术列在其中,均为国内首创。

科技驱动发展,创新释放能量。 十一五 期间,中国有色集团累计投入科技活动经费约10亿元,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0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85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60项,拥有有效专利241项,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8项,行业标准15项,在中央企业拥有有效专利总量的排名已由2005年的第161位跃升至2009年的第62位。在采选冶、材料加工、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铜熔炼、铜电解、湿法炼铜、锌冶炼等设计研发,铜冶炼工程施工等领域,总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新材料产业、国防军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突出科技优先,放胆自主创新,正成为中国有色集团的一种自豪,一种! 孙加林如是说。

塑造创新文化:用品牌提升企业影响

要做百年老店,就必须在文化和品牌上花大力气、下深工夫。 正如罗涛所说,在群雄逐鹿的商战中,培育文化与树立品牌是克难制胜的不二法则。

近年来,中国有色集团以 打造有色金属行业 走出去 开发资源的排头兵 为品牌战略目标,坚持 以质量赢得市场,以信誉强化品牌,以打造形象 的基本思路,在加强海外资源开发投资和管理力度,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保证项目建设质量,与资源所在国建立 互信互利、合作共赢 关系等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在境外,做到了 建一个项目,树一座丰碑;干成一个,影响一片 ,有力推动了品牌战略的实施。仅在赞比亚,中国有色集团累计投资达到16亿美元,投入基础设施1.2亿美元,累计缴纳税金8500万美元,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捐赠社会公益事业超过600万美元,赢得了广泛赞誉。2011年4月16日,中国有色集团出资110万元实施了 2011中国赞比亚光明行 活动,为109名赞比亚贫困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了复明手术,赢得了非洲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西方投资者在赞比亚、蒙古纷纷撤资停产之时,中国有色集团的企业 不裁减一名员工、不减少一分投资、不减少一吨产量 ,树立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在市场营销方面,中国有色集团坚持 以工程承包换资源,以资源开发促进工程承包,以工程承包带动相关贸易及服务 的战略,努力形成资源勘探与开发、设计研发、工程总承包、施工与监理、设备制造以及贸易、物流和服务的特色品牌营销链。在做强做优的过程中,不断加大品牌宣传推广,通过参与高层互访、国际大型展会、社会公益事业等方式,加强与公共媒体的广泛合作,使 CNMC 的品牌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的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中国有色集团积极推进建设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班组,全力抓好创新文化建设。2010年,中国有色集团共开展职工创新课题研究87项,收集创新成果典型事例1750件,创新成果310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580万元。 谈到品牌和文化建设的成果,中国有色集团党委副书记许树森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催生出中国有色集团一大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人物,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色东方的钽铌冶炼加工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三强,生产的钽粉产品比容达到200000微法伏每克,钽丝直径较细达到0.06毫米,两项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连续5年居靠前、第二位;拥有国内的铍科研生产加工基地,完成了铍及铍合金研究方面540多项科研专题,其中有上百项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和军工配套新材料专题,为我国航天、航空、舰船、核工业配套了大量的各种新型铍及合金材料,对我国铍工业的发展乃至国防军工科技进步工作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中色奥博特在内螺纹铜管及铜板带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居国内前三位,继成功开发出直径7毫米的内螺纹铜管后,又瞄准市场积极开发直径5毫米的内螺纹铜管,这也是国内目前正在研发的直径较细的内螺纹铜管。中色泵业在长距离管道输送关键设备隔膜泵产品稳居世界三强,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畅销十余个国家。沈冶机械完成达贡山镍矿项目回转窑及后续9台大型设备,创造了亚洲之较,填补了中国回转窑制造史上诸多空白;研发了世界较大电流强度500千安槽上用新型多功能机组;自主设计制造的强电流新型多功能机组创新应用了 五防技术 ,对中国铝设备技术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铁岭选矿药剂公司作为国内老牌的药剂生产厂家,把新型药剂产品的研发作为科技研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开发了GF油、T-830、T-211、改性松醇油等新产品。中国有色集团陆续培育出的 宝山牌 、 奥牌 、 芭蕉牌 、 红烨牌 、 沈冶牌 等国家及省市品牌成为行业的翘楚,在工程承包领域塑造的 NFC (中色股份)、 15MCC (中国十五冶)等技术服务品牌享誉世界。

品牌的拉动与文化的提升,为中国有色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为打造 百年老店 埋下了伏笔。

增强创新后劲:着力打造人才高地 从制造到创造,人才是保障。从到卓越,人才是关键。中国有色集团秉承 人才强企、以人为本、共同发展 的理念,从制度建设、政策引导入手,全面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重点抓好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出资企业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集中了中国钽铌铍加工冶炼领域的技术专家,这些 知识英雄 已成为中国有色集团搏击国际市场的较大优势。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季麟,是我国钽铌事业的学科带头人,从繁华的首都北京来到荒凉的大西北一干就是40多年。在中国有色集团创新战略的鼓励下,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近年来瞄准铌材应用技术科技攻关,目前这一服务于核能物理超导加速不断提高工业企业节俭能源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器的科研项目研发,已经步入世界高端水平。而在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担领军角色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文海,40多年来一直埋头于闪速强化冶金靠前线从事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工作,不仅为企业的发展倾尽心血,而且为确立我国先进的冶金工艺和有色行业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污染控制等做出了重大贡献。 孙加林对人才战略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具有中国知识分子的共性特征,忠诚祖国,忠心企业,忠于事业。事业留人是中国有色集团人墙体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才战略较有感召力的内容。 他形象地比喻说,中国有色集团之所以能够一步步地前行,在于拥有了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形成了宝塔式的结构形态: 以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塔尖,73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位入选新世纪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人选、10位省部级高级人才以及培育的专家队伍为塔腰,塔基则是770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

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景明是我国靠前位铍博士;柳州中色锌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超坤是我国锌冶炼领域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有色(沈阳)泵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凌学勤是我国隔膜泵研发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西北稀有金属研究院副院长施文锋35岁时便已是教授级高工,为我国高比容钽粉的研发做出了突出贡献 很多企业许以百万年薪想挖走他们,可他们毅然选择了坚守, 在这里,干工作的劲头更高、热情更大,更能找到一种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 这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他们是中国有色集团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故事是中国有色集团人执着创新、献身事业的真实写照,折射的是中国有色集团创新文化的魅力与真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有色集团的自主创新工作助推企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高度关注。2011年以来,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令计划、阿不来提 阿不都热西提等8位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和15位各部委领导同志为中国有色集团作出重要批示,贾庆林、王岐山、回良玉、阿不来提 阿不都热西提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访时听取中国有色集团汇报或亲临现场视察,为中国有色集团 十二五 开好局、起好步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春肇始之际,中国有色集团召开了2011年工作会议暨一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描绘出未来5年 三大跨越、四个倍增、五个上台阶 的宏伟发展蓝图。在会议精神的感召下,中国有色集团分别于1月21日、1月26日与大冶有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赤峰大井子矿业有限公司签署了重组协议,创新发展收获了新的成果。

罗涛表示: 荣获创新型企业称号只是万里长征的靠前步。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不创新就意味着落后,就随时可能被淘汰,创新型企业建设任重而道远。 2011年,中国有色集团将更加注重创新内在机制建设,形成企业持续创新的整体合力;更加注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出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科研条件和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

九万里风鹏正举。2010年3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中色东方时鼓励中国有色集团 抓住机遇,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成为中国有色集团开展自主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中国有色集团正在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开创创新工作新局面,积极推进 加快科学发展,实现三大跨越 战略的实施,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目标阔步前行!

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 罗涛

中国有色集团改革发展的历史,特别是 十一五 时期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就,得益于我们创新发展模式,转变经营理念,加快自主创新,挖掘品牌优势,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中国有色集团实现了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可以说,创新是中国有色集团的灵魂,是中国有色集团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国有色集团的业务涉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建筑工程、相关贸易及服务三大领域,涉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工作区域遍布近30个国家和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们整合业务资源、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只有把发展的基点放在自主创新上,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增强企业的话语权,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我们这些年的发展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这条创新之路我们将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地走下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色东方原董事长何季麟

钽、铌、铍材料特殊的性能与特殊应用,形成了国际间的高度封锁和激烈竞争。这一点决定了中国企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方能融入国际大市场,在钽、铌、铍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65年,前身为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又称 905厂 )。40多年来,中色东方已经从一个军工配套的小厂成长为国际钽铌研究中心(TIC)执行委员单位、国内的铍材科研生产基地、国家钽铌特种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要企业技术中心、重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首批18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下属3家子公司为重要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技术进步,中色东方参与国际大市场竞争,赢得了世界钽、铌、铍三强的地位和钽粉30%、钽丝60%的世界市场份额,铍领域与美、俄比肩。

近年来,在中国有色集团的大力投入和创建创新型企业机制的推动下,中色东方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进行科技人才培养;同时,围绕新材料进行多元化发展,提出 钽铌铍固本强基,为国争光,新材料做大做强,百亿企业 的目标,发挥了研究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基础优势。通过每年投入占销售收入3%以上的研发经费,自2000年起共投入约50多亿元进行项目建设,建成了钽铌铍、钛及合金加工材、电容器、微合金钢炉料、氟化铝、多品种氧化物靶材、阴极溅射金属靶材、超细金属粉体及功能浆料、高性能刃料级碳化硅、可充电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高纯铌超导加速腔等近20种新材料金属集群体系。实现了2010年销售额近33亿元的业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瑞林高级顾问 张文海

我国铜产量和消费量连续7年居世界靠前。2010年我国铜产量达481万吨,占到世界铜总产量1925万吨的1/4。中国的铜冶金开始了引领世界前沿技术的时代。以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为例:上个世纪末中国瑞林在闪速冶金领域的成就吸引了世界各国同行的目光。闪速冶金的老祖宗芬兰奥托昆普公司的总裁说:国际闪速冶金俱乐部应当给中国瑞林发奖金;美国朋友说:中国是前列。这些认可的背后是中国技术、中国创造的力量。

2001年,由中色股份总承包、中国瑞林设计的当时我国有色工业较大的境外工程总承包项目 伊朗哈通阿巴德闪速炼铜厂建成投产。继而巴西、美国、土耳其、秘鲁等国的项目接踵而来,2008年世界较大的百万吨级铜冶炼厂、矿业巨头澳大利亚必和必拓ODX项目的设计招标也花落中国瑞林。我国铜工业在十余年期间,实现了从进口到国产化、又到出口的跨越式发展,成为继芬兰、日本之后,有能力成套出口闪速熔炼技术和装备的国家。通过这一系列的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我国的铜工业走过了从引进、消化, 追随 国际先进技术,到自主创新, 引领 世界,居世界铜冶金领域技术前沿的历程,使我国今日的铜工业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展望未来,希望在 十二五 期间,携手中国有色集团成员企业,以开发国际领先水平的有色金属短流程节能冶金工艺技术与装备为重点,再形成一批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我国从有色金属 大国 变为 强国 ,再多做出一份贡献。

中国有色集团副总经理 孙加林

当前中国有色集团的科技创新工作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下一步我们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将主要从五个方面把科技创新向深度推进。

靠前,不断加大投入,力争构建整体有机统一、上下分工有序、内外协作一致、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第二,以重点和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国家及行业科技进步。 第三,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切实提高创新投入的产出效益。第四,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营造尊重、支持、激励科技创新的人文生态环境,培育鼓励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第五,积极开展 十百千 工程,系统培养创新人才,形成结构合理、技术一流的科研团队和人才梯队。

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占海

创新是企业成功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中色奥博特紧密围绕 四个坚持 做好创新工作,坚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坚持引进一流设备、坚持搭建创新平台、坚持技术和产品创新,累计完成开发新技术、新产品19项。通过自主创新,极大地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与美的、格力、富士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44.32亿元、利润1.39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1.82倍和4.2倍,三年期间这两项指标年均增长分别为22%和61%,进入国内同行业前三名。企业设有山东省铜加工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成长为重要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品牌产品生产企业,是国内同时拥有高精度内螺纹铜管和高精度铜合金板带大型企业。

中色(沈阳)泵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凌学勤

隔膜泵广泛应用于氧化铝、各类矿山精矿、尾矿输送、煤化工、煤制油、水煤浆、长距离管道输送等行业。中国有色(沈阳)泵业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化生产高中低压大流量隔膜泵系列产品的企业,形成了年产100台大型隔膜泵,产值4亿多元的国际一流现代化研发制造企业。我们自主研发的SGMB、DGMB隔膜泵系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70%,跻身世界隔膜泵产品供应商前三强,与荷兰、德国的企业比肩。

中色泵业隔膜泵的发展历程实质就是一个自主创新发展的历程:靠前代隔膜泵技术举步维艰求生存,第二代隔膜泵技术忐忑不安求发展,第三代隔膜泵技术信心倍增迎未来。我们用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从零起步,十年磨一剑,目前已经成功开发出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三代技术系列隔膜泵产品,隔膜泵的流量一举达到650m3/h,压力达到25MPa,这两项关键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隔膜泵较高水平。将来我们还要紧紧依靠创新建设世界一流隔膜泵研发生产基地,打造国际一流装备制造企业。

感冒引起的发烧怎么办
感冒引起的咳嗽吃啥药
感染流感病毒吃什么
咳嗽鼻塞吃什么药好